天真活泼的孩子们,有美丽、纯洁、敏感的心灵。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整个一生。因此,在育儿中,也有一个“扬长避短”问题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。具体说来有以下四个方面。
第一、相貌心理。对于那些长相特别丑或特别美的孩子,家长有时会当着他们的面发表议论。在被他们提示中,这些“相貌异常”的孩子对自己的相貌会产生“自己与众不同”的自卑或自傲的异常心理。这种过早的自我浅层表面的关注,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全面健康发育的。因此,对于特美、特丑的孩子,家长都应努力淡化他们的“与众不同感”。
第二、别在心理上固化孩子的“毛病”。比如说,当一位家长发现孩子总爱“眨眼”时,不是提示、指责他,而是在孩子眨眼时,有意引导他看树上的小鸟儿、街上的异型汽车以及特别吸引人的事物,从而“暗中”改善孩子的“毛病”。有些家长爱子心切,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,立即批评纠正,这常常会起到一种“心理固化”作用。如对那位爱眨眼的孩子,你越说他,他越会在紧张中眨个不止。
第三、有时,孩子的特长、优势也需适当的淡化。在“望子成龙”的心理态势中,许多家长对孩子从小表现出来的天资、天份往往是给以充分肯定、赞扬、鼓励和宣传。如对他们的“超常”数学演算能力、背诵能力、音乐、美术等方面的技艺表现等等,不只是在家自我欣赏,还多在朋友、外人来家时让孩子做专门的炫耀性表演。这种强化孩子“异于常人能力”的行为,易导致孩子过早地“专业化”,从而影响身心的全面发展。当家长们狠心花上几千元给孩子买钢琴时,是否也应想到再花几十元给孩子买些体育运动器材呢?在孩子的少儿时期,让他们广泛接触、涉足生活与事物的方方面面,广泛汲取知识营养,也是在为将来的“专一”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第四、别让他们发现自己是家长的“心头肉”。如今独生子女们的家长大多对孩子有“过于关怀”的倾向。许多家长尽量满足孩子们提出的一切要求,久而久之,在娇惯中,孩子便有了那种“我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一般”、“我比其他孩子优越得多”的异常心理。这种心理往往导致他们任性、不负责和不愿吃苦等表现的发生。
家长对子女的疼爱,尽可能地深藏一点,含蓄一点,才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。在日常生活中,有意淡化一下孩子的“独生中的独特心理”,让他们在平凡中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,在扎根大众的沃土中枝繁叶茂。